3月份,供给端各分项指数继续保持整体上升趋势。
为保障科技创新和五小工作有效开展,该公司建立有主题、有指标,有激励的科技创新和课题攻关运转体制。在发生路外事故时,还能清楚界定事故责任方,实现事故分析有据可查。
每位职工都是创效主体,各个岗位都有创效潜力。晋能控股装备制造集团铁运公司引导职工结合实际,着眼小处,通过科技创新和五小成果提升安全系数和运输效率,为高质高效完成运输生产任务奠定坚实基础。该设计应用后,系统实现自动控制,通过PC机、手机、平板等实现照明多途径远程控制,路灯管理更智能便捷,降低了维护人员工作量,每年还减少路灯的电费及维修费用共计76720元。该公司的科技创新五小成果研究,结合运输生产实际,从每个小单元中寻找创新点进行设计改造,同时在现场进行可行性试验,根据实际情况不断改良优化,成品试验成功并且稳定后予以推广应用,在确保安全生产的基础上节约了材料费用和人工成本,产生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文章作者:杨跃华 苗彦敏。
电务段立足实际,充分利用无线网和智能化的优势,自主设计智能网络远程路灯控制系统,智能控制中心部分采用智能控制中心SMART-001 V3.0作为主控制器,通过总线光照传感器探测模块PROV2作为环境光照度传感器,能够远程遥控路灯的开关、时间等相关控制模式,运用主控制器逻辑判断或者预设条件,驱动继电器输出控制被控设备。该公司担负着晋能控股装备制造集团煤炭铁路外运任务,现有内燃机车19台,分布在沿线各站区。目前,中国跨国银行竞争力较过去已明显提升,但与国际化领先的大银行相比仍有差距。
人民币国际化可以在全球经济、金融的治理中发挥重要稳定作用,更好地促进中国融入世界经济,促进全球经济治理向更公平、更开放、更有效的方向发展,推进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特别是在大宗商品市场,我国已上市的原油、铁矿石、国际铜、棕榈油等特定品种交易期货稳步发展,更大程度地为大宗商品交易人民币计价结算提供定价基准。为提高跨国企业在跨境贸易投资中使用人民币的积极性,可建立更有激励效应的考核机制,推动企业和金融机构在对外投融资中使用人民币。二是循序渐进做好金融市场的开放工作。
一是做好基础性、支撑性工作,在跨境人民币基础设施建设、金融开放制度建设等方面练好内功。货币国际化反映国家的综合实力,一系列成果是我国政策取向和外部环境变化共同作用的结果问:如何看待近期人民币国际化的一系列动作?王家强:今年以来,人民币国际化取得新进展,从区域表现来看:一是中国与其他金砖国家的双边货币合作取得重大进展。
根据SWIFT(环球银行金融电讯协会)发布的统计数据估算,2022年人民币国际支付份额达到2.3%,居于全球第五大支付货币。随着2023年与巴西等重要经济体推进双边本币结算合作,人民币在跨境经贸活动的使用显著扩大。作为对世界有影响力的经贸大国,人民币国际化将有利于促进我国的跨境贸易活动和投融资的发展,特别是降低换汇成本、防范汇率风险、便利支付结算。比如,人民币在俄罗斯的使用程度显著提升,目前在俄罗斯外汇储备中占比仅次于欧元;3月,巴西与中国达成双边本币结算协议,这是人民币在拉美国家取得的重要新突破。
挑战同样不少:一是美国阻挠不断,实施脱钩断链与遏制打压政策,冲击投资者对我国金融体系的信心,人民币国际化面临较大的外部风险管控挑战;二是美元的地位在短期内依然难以撼动,美元在近百年内建立起的支付清算体系、客户使用习惯、金融市场体量等具有相当竞争力,人民币国际化面临不小的市场壁垒,特别是欧美国家对人民币的接受度仍不够高;三是我国金融监管水平亟待提升,特别是适应金融市场开放持续扩大、金融产品创新快速迭代、金融风险形态更趋复杂化的环境下,金融监管部门亟待增强在基础设施建设、监管科技运用、数字货币推广、宏观审慎监管、微观行为监管、跨部门联动、跨境合作等各领域的监管能力,为人民币国际化提供制度保障和工具支撑;四是我国金融机构的全球竞争力依然薄弱。过去十年,中国与东盟之间跨境人民币收付增长近20倍,占同期人民币跨境收付的份额仅次于中国香港。2022年,我国跨境人民币收付合计42.1万亿元,在同期本外币收付总额中的占比提高到49%。问:为什么越来越多的国家选择使用人民币?王家强:货币国际化反映国家的综合实力,一系列成果是我国政策取向和外部环境变化共同作用的结果。
在美国优先、不愿承担治理责任的背景下,全球经济治理日益面临挑战。人民币国际化一定程度上就是不断去除限制人民币跨境使用因素的过程,例如铺设更加顺畅的支付清算系统,完善布局全球化的支付清算机构、完善便利投融资市场对外开放的交易结算制度与交易场所。
当前我国外汇市场、银行间市场、衍生品市场、资产管理市场等的对外开放仍有较大空间,要坚持循序渐进、稳妥推进的方式,在管控好风险的前提下逐步打开。人民币国际化有利于推进国际货币体系变革和全球经济治理问:为什么要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这对中国自身发展有何影响?王家强:人民币国际化是我国作为全球经济大国,持续扩大对外开放的必然选择。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有序推进人民币国际化,金融管理部门积极落实中央决策,加大金融监管改革力度、建设完善国内金融市场,对外主动选择区域、产品和合作对象,推动人民币国际化向前发展。金融部门要持续推进国际合作,通过货币互换机制,完善离岸市场人民币流动性的供给机制;开发跨境资金监控监测的监管工具,提升在开放条件下对跨境资金流动的管理能力和风险防控能力等。金砖国家是新兴经济体的典型代表,人民币在金砖国家的使用具有示范效应。国际合作全面推进,为人民币国际化营造发展环境。在一定情形下,由于资本自由流动、货币政策独立性、汇率稳定性不可能三角客观存在,人民币国际化对我国宏观政策、金融监管、金融体系适应能力等都会带来新挑战,我国将面临更大的系统性风险管控压力。3月,中国海油(18.950, 0.12, 0.64%)与法国道达尔能源完成首单人民币结算进口LNG交易,标志人民币在欧洲的使用职能进一步拓展。
在开放对象上,优先推进周边国家、友好国家和经贸往来密切国家的开放与合作,特别是在RCEP框架下,充分发挥人民币区域影响力,推动我国与东盟等重要贸易伙伴扩大使用本币结算和投融资活动。推进高水平制度型对外开放也需要人民币国际化作为重要保障。
中国与巴西首笔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成功办理,中国首单以人民币结算的进口液化天然气(LNG)采购交易达成,中国与沙特国家银行首次人民币贷款合作落地近期,人民币国际化好消息不断,多方面取得显著进展。作为交易货币,人民币国际地位显著提升。
作为投融资货币,功能全面拓展,规模持续扩大。西欧国家是全球重要的经济中心,同时拥有伦敦、巴黎、法兰克福、卢森堡等重要的金融中心,一直将使用人民币作为巩固金融中心地位的重要方向。
过去几年,伊朗与伊拉克等国家与中国的双边本币结算不断发展。问:如何继续有序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应在哪方面着重发力?王家强: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应坚持稳中求进、有序可控,不断构筑完善的制度基础,为我国高水平制度型开放贡献力量。此外,我国经济金融体系对外风险暴露程度也将更高,海外金融资产的安全保护能力、金融机构的全球竞争力、金融市场的提质扩容水平等将面临更大的全面提升要求,对此我们不可回避,须迎难而上。根据国际清算银行三年一度调查数据,2022年4月人民币在全球外汇交易市场的占比提高到7.0%,成为全球第五大交易货币,而在2010年4月仅占比0.9%,排名全球第17位。
据不完全统计,有80多个境外央行或货币当局将人民币纳入外汇储备。与此同时,去年以来国际形势和外部环境急剧变化,多方面因素成为越来越多国家加入人民币朋友圈的助推器:在国际地缘政治冲突中,美元被用作金融武器和制裁工具,极大损害其国际信誉;面对汹涌而来的通货膨胀,美欧国家一改此前零利率政策,短期、高频、大幅的加息政策导致全球金融市场高度动荡,美元、欧元和日元等主要货币汇率大幅波动,英国养老金市场、美国硅谷银行、瑞士信贷银行等相继爆发危机;美国为维护霸权,在国际投资与贸易中脱钩断链,打压竞争对手等。
三是人民币在东盟地区的使用全面扩展。四是人民币在西欧国家的使用取得新进展。
人民币在跨境和离岸市场的贸易融资、存款、贷款、人民币资金池、证券融资、投资理财和直接投资中均得到广泛使用。根据IMF数据,截至2022年末,全球央行持有的人民币储备规模为2984.4亿美元,人民币在全球外汇储备中占比为2.7%,较2016年人民币刚加入货币篮子时提升1.6个百分点,在主要储备货币中排名第五。
作为外汇储备货币,人民币加入特别提款权(SDR),跃升为全球第五大储备货币。中东地区能源和资源密集,而中国是大宗商品的重要进口国,双边货币合作具有重要意义。作为国际货币必然也要承担相应责任,例如为全球市场提供流动性、汇率稳定锚,开放国内金融市场,增强全球宏观政策的协调性,实施负责任的对外金融政策等。同时,在稳健宏观政策的助力下,我国经济稳步增长,通货膨胀保持较低水平,对外投资贸易稳定发展,人民币汇率基本稳定,人民币币值表现出极大的稳定性,树立了更高国际信誉,吸引各国投资者和交易商。
目前,马来西亚、新加坡、泰国、印度尼西亚、柬埔寨和菲律宾等国家已将人民币纳入外汇储备目前,马来西亚、新加坡、泰国、印度尼西亚、柬埔寨和菲律宾等国家已将人民币纳入外汇储备。
据不完全统计,有80多个境外央行或货币当局将人民币纳入外汇储备。在2009年启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时,中国已是全球第三大经济体、第一出口大国。
一是做好基础性、支撑性工作,在跨境人民币基础设施建设、金融开放制度建设等方面练好内功。随着2023年与巴西等重要经济体推进双边本币结算合作,人民币在跨境经贸活动的使用显著扩大。